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
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
2013年5月11日 星期六
瘦身養生
長生不老的秘訣!(僅供參考)
醫家自古就提倡“早吃好、中吃飽、晚吃少、晚餐不吃最為好”,並特別強調“人要長生、腸要常清”。總之,佛道醫三家教人“過午不食”的目的就是要保持腸中無宿便,這是人體減緩衰老、防止疾病從而保持“不死”的常用大法。
現代醫學告訴我們:人們即使每天都排泄,也總會有一些食物殘渣滯留在腸道的褶皺內,它們在細菌的作用下乾結、腐敗、發酵。日積月累,惡臭、有毒的物質,並像“鏽”一樣牢牢地粘連在腸壁上,其堅硬程度與輪胎相似,它們慢慢侵蝕著我們的身體,人們習慣稱之為宿便。這些宿便堆積在腸道內發酵、腐敗,並不斷產生各種毒素、毒氣,被腸粘膜吸收到血液並輸送到身體各個細胞,首先造成腸內環境惡化、腸胃功能紊亂,既而引發內分泌失調、新陳代謝紊亂,最後引發各種病症,促使人體衰老與死亡。可以毫不誇張地說,腸道問題是人體萬病之源。
腸一旦無法正常運作,體內的毒素就會經由其它管道(例如腎臟、皮膚及呼吸)而被排出體外,從而造成體臭、口臭、皮膚暗晦、皮膚過敏、發疹及色素斑等等問題。有些人以為肚腩的贅肉是由於發胖所致,其實,那是結腸內的毒素大量積結,因而造成腹部贅肉顯視及體重增加。體內毒素過量累積也會加重腎臟和肝臟的負擔,進而損及其它重要器官。長期體內不間斷的惡性循環,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致癌物在體內累積,引發各種癌症。
“死亡結局始於結腸”,說明瞭結腸清潔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。總之,腸內的“宿便”是使結腸功能失調的罪魁;結腸功能失調是導致人體免疫系統不能正常運作的禍首;人體免疫系統“失靈”、使人體不能有效防止各類“外敵”的“入侵”,是導致人體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。
『細嚼慢嚥』是追求健康和減肥最重要的手段
現代人吃飯的速度愈來愈快,大多數的食物都沒嚼幾口就進了肚子。
當食物進入人體之後,從口腔經咀嚼並且加入適量唾液初步的處理之後進入胃部,經胃酸的溶解再送入小腸,經膽汁和各種消化酶的分解之後,部份食物呈電解性的液體狀態,部份仍是固體的狀態。其中液體的部份才能滲透進入小腸壁被小腸吸收,固體的部份則流向隨後的大腸,在大腸中身體進一步把剩下的液體吸收乾淨,固體的殘渣就成了大便排出體外。
在整個過程中,可以發現食物只有轉化成液體才有機會被人體吸收,固體食物是不容易被身體吸收的。我們所吃的食物大多數是固體的,因此才需要咀嚼將之磨碎,嚼得愈碎的食物到了小腸時成為液態的比例一定愈高。另外身體分泌的消化酶的充份與否,也決定了食物被吸收的比例。
現代人囫圇吞式的吃飯習慣,大多數的食物都在很大顆粒的狀態下就進了肚子,加上生活習慣不好和阻塞的經絡使得消化酶的分泌不足。快速的吃飯習慣,更使身體分泌消化酶的速度趕不上食物的供應。大多數的食物不是由於顆粒太大,就是由於消化酶的不足,而使食物到達小腸時成為液態的比例非常低。大多數食物仍然是塊狀的固體,這些固體的食物最終只能被當成大便排出體外。雖然吃了很多的食物,可是身體吸收到體內的比例很低。
食物的吸收比例是一個大多數人從來沒有考慮過的問題,總以為吃進肚子裡的食物都被身體所吸收了。真實的狀況是只有很小一部份被吸收了,大多數都成了排出去的大便。而食物被吸收的比例會隨著咀嚼的結果和吃飯的速度而改變。咀嚼愈細消化酶愈充份,食物到達小腸時成為液態的比例就愈大,被吸收的比例也愈高。細嚼慢嚥和囫圇吞式的吃飯習慣,其食物的吸收比例有可能相差數倍之多。大多數沒有被充份咀嚼的食物,只是徒然增加身體消化系統的負擔,並且增加大腸中的宿便而已。
人體需要的營養是那些被吸收的食物,因此如果食物的吸收比例愈高,則吃進去的食物量就能減少。那些飯量愈來愈大的人,很大一部份都是囫圇吞式的吃飯習慣,大多數的食物只是到身體裡空跑一遭而已。身體一直無法吸收到充足的營養,只好不斷的提高食慾增大食量,也愈來愈喜歡高能量的食物。
『細嚼慢嚥』的吃飯習慣可以大幅提高食物的吸收比例,身體由於吸收了充份的營養,食慾自然降低,不再需要那麼大的飯量。飯量減少加上大多數食物被小腸所吸收,食物的殘渣大量減少,包含腸胃在內的整個消化系統的負荷大幅減輕。不但新增的宿便減少,而且身體也開始有能量和機會清理長期積存在腸胃中的垃圾。
浙江商界钜子王均瑤英年早逝,其妻攜19億(人民幣)存款改嫁王生前的司機。該司機幸福之時感慨道:『以前,我以為自己是在為老闆打工,現在我才明白老闆一直在為我打工!』殘酷的事實說明:活的健康更久,遠比高、富、帥重要!請大家千萬要加強鍛煉,注意身體健康,不定誰給誰打工。
一部高檔手機,70%的功能是沒用的;一款高檔轎車,70%的速度是多餘的;一 幢豪華別墅,70% 的面積是空閒的;一堆公務人員,70%是混飯吃的;一所大學裡,70%的教授是扯淡的;一大堆社會活動,70%是無聊空虛的;一屋子衣物用品,70%是閒置沒用的;一輩子掙錢再多,70%是留給別人花的。
結論:生活簡單明瞭,享受人生守住 30%便好。
正處、副處,最後都不知落在何處;正局、副局,最後都是一樣的結局;正部、副部,最後都在一起散步;總理、副總理,最後都是一個道理;主席、副主席,最後都會一樣缺席。人生如賽場,上半場按學歷、權力、職位、業績、薪金比上升;下半場以血壓、血脂、血糖、尿酸、膽固醇比下降。上半場順勢而為,聽命;下半場事在人為,認命!
願同志們上下兼顧,兩場都要贏。沒病也要體檢,不渴也要喝水,再煩也要想通,有理也要讓人,有權也要低調,不疲勞也要休息,不富也要知足,再忙也要鍛煉。
人的一生,好比乘坐北京地鐵一號線:途徑國貿,羡慕繁華;途徑天安門幾個群,幻想權力,途徑金融街,夢想發財;經過公主墳,遙想華麗家族;經過玉泉路,依然雄心勃勃 --- 這時有個聲音飄然入耳:乘客您好,八寶山快到了!八寶山:是北京最老最大的國營靈園0
頓時醒悟:人生苦短,總會到站的!趕快提領您那30%吧!!!!
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
瑜珈伸展下犬式
長時間坐辦公室、電腦族 小心得膏肓病
更新日期:2008/01/03 16:00
許多上班族因為長時間打電腦,常會出現肩頸僵硬,慢慢地連肩胛骨內側也跟著疼痛、出現胸悶,到最後還會出現胸痛情況,許多人會以為自己得了心臟方面的疾病,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表示,其實這種疼痛是因為長時間肩膀處於緊繃,造成背部肌膜發炎,就是中醫俗稱的『膏肓病』。(林麗玉報導)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最近有一位年輕的女性病患,因為銀行行員職務的關係,必須長時間打電腦,三個月前覺得頸項肩膀僵硬不舒服,慢慢的連肩胛骨內側也疼痛起來,甚至覺得胸悶,到最近一個月更嚴重到連胸前都痛,這名上班族擔心自己是不是罹患心臟方面的疾病,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醫院區中醫師何英強表示,其實這種常見的疼痛,是因為肩膀長時間處於緊繃,造成上背部肌筋膜發炎疼痛,也就是中醫俗稱的『膏肓病』。
中醫師表示,所謂的膏肓病,是指『膏肓穴』部位的疼痛,而膏肓穴位於胸椎下旁到肩胛骨內側的位置,這樣的病況多發生在需要長期坐著工作的上班族、電腦族及家庭主婦身上,至於治療的方式,如果輕微的話,可以定時做伸展操,並且要注意隨時放鬆,不過如果肩胛骨內側有結節出現,則要就醫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